第三十五章 肯辛顿宫的新红人-《大不列颠之影》
第(2/3)页
好在当时夫人的弟弟利奥波德从伦敦闻讯赶来,亲自护送着姐姐一家人回到了肯辛顿。
然而对于肯特公爵夫人来说,丈夫的死只是噩耗的开始。
回到伦敦后不久,当时还是王储的威廉四世那边就传来了王储妃阿德莱德怀孕的消息。
如果阿德莱德成功生产,那么也就意味着王位将会彻底与肯特公爵一脉说拜拜了。
在这种情况下,告别生活成本极高、是非众多的伦敦,带着孩子回到德意志继续孀居似乎是最好的选择。
然而,这位来自德意志小邦的公主却异常倔强的选择了留在英国。
而且每当有客人前来拜访时,她都会指着宫墙上的乔治三世画像,抱着维多利亚公主对客人说:“瞧瞧我的亚历山德丽娜,胖乎乎的,简直和她的祖父长得一模一样,她就是穿着短裙子的乔治王。”
为了清偿丈夫的债务,她还踊跃的维持着肯特公爵在辉格党方面的人脉,继承了丈夫的自由主义激进观点,全身心的希望投身到政治中,希望能够获得丈夫旧友的支持。
在这方面,不得不说,这位夫人做的很不错。
许多被英国政坛评价为难打交道的人物都与她维持了不错的交情,其中就包括了亚瑟的恩师之一、驻俄大使达拉莫伯爵,甚至还有爱尔兰民族主义领袖奥康内尔以及废奴运动的领导者威尔伯福斯。
但是在当时,这些交情对于改善母子的境遇作用不大,因为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前,权力都一直被托利党牢牢把持着。而这帮托利贵族控制下的议会,显然不倾向于支持另一个来自贫困王室的成员,他们对这对孤儿寡母的最大恩典,便是允许她们拥有肯辛顿宫的一个套间,并继承肯特公爵每年6000镑的年金作为育儿费。
六千镑的年金虽然不少,但是相较于十万镑的债务,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尤其是当肯特公爵夫人拿她的弟弟利奥波德在英国受到的待遇作对比,心里就更不平衡了。
利奥波德是英国前王储夏洛特公主的丈夫,议会为此给予了他每年五万镑的年金收入。而在夏洛特公主因为难产去世后,这笔钱也并没有减少。直到1831年利奥波德被推举为比利时国王,英国议会才正式停止了这笔资助。
不过好在利奥波德这个弟弟心里也明白姐姐一家的苦处,因此自肯特公爵去世后,他每年都会固定拿出三千镑资助姐姐,除此之外,他还承包了姐姐一家每年出行度假的全部花销。
但即便如此,在王室必需的消费项目和庞大债务面前,直到威廉四世继位,维多利亚公主被正式确定为英国王位假定继承人之前,她们一家的日子依然过得捉襟见肘。
而十多年的孀居生活,因为贫穷在王室内部遭的许多白眼,也难免会让人的心态受到影响。
女儿成为英国王储,1832年议会改革后辉格党的大获全胜……
这让多年媳妇儿熬成婆的肯特公爵夫人颇有一种想要出口气的感觉。
她与威廉四世之间的互看不顺眼,反感其他王室成员接近维多利亚公主,近几年的一系列越轨行为,其实都是这种心态之下的产物。
作为一个在德意志小邦土生土长的公主,肯特公爵夫人其实未必有多在乎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政见。她与辉格党走的亲近,更多是由于她想要继承亡夫的政治遗产。
第(2/3)页